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天边草原”乌拉盖1118个物种见证生物多样之美

时间:2024-09-12 23:59:28        来源:米乐m6体育官网

  央广网锡林郭勒5月22日消息(记者魏全民 见习记者邵玉琴)草原深处,洁白的芍药花悄然绽放;天鹅湖畔,东方白鹳领着不足月的鹤宝宝悠然觅食,还有憨态可掬的土拨鼠,调皮直立,在天堂草原上享受快乐。

  进入春季以来,在和煦阳光的眷顾下,辽阔的乌拉盖草原迎来了勃然生机,动物植物在这片“天边草原”上和谐共生,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今年候鸟比去年来得多,种类也很丰富,有天鹅、灰鹤、绿头鸭……”据乌拉盖管理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的人介绍,每年春季,成群的候鸟都会来到乌拉盖草原,在河湖湿地中悠然觅食、休憩补给,北归路上的“草原驿站”已然成为它们必选的落脚点之一。而这一切,得益于这里的草原生态的持续休养生息,得益于1118个物种带来的生物多样之美。

  自2023年以来,乌拉盖生态环境分局组织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全面摸清乌拉盖生物多样性“家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调查记录物种 1118种,包括野生维管植物、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物种12种、国家二级保护物种 46种、濒危等级保护物种62 种,乌拉盖常见物种 30 种。

  乌拉盖管理区现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猞猁、兔狲、沙狐、狼不时出没;金雕、黑鹳、丹顶鹤等4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自由飞翔;金莲花、黄芪等野生药用植物达400种以上;白蘑、沙棘、黄花成为有名的草原美食。

  “在巡逻中经常能清楚看到黄羊、狍子、草原狼结伴出行。” 乌拉盖管理区森林公安局局长韩继东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认为,乌拉盖管理区这么多的生物种类和这么多年来的生态保护是分不开的。

  他来乌拉盖地区工作14年,目睹了生物种群数量的增多,见证了很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方水土也能养一方植物。在蒙草公司乌拉盖科研基地的两处种质资源圃内,种有380种牧草877份、11科18种宿根花卉。每到夏季,基地内风吹草动,花儿摇曳,羊草、杂花苜蓿、披碱草等选育提高后的乡土草种长势茂盛,这些草种质资源为乌拉盖及周边地区的草地建植、矿山生态修复及流域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优良植物种。

  乌拉盖草原属于中国四大草原之一的锡林郭勒草原核心区,位居天然草场植被最佳区域。而由于水土流失加上边缘沙地的生态恶化,乌拉盖草原曾一度出现了草场退化、沙化和盐碱化。

  “乌拉盖草原的土壤属于沙化土壤,所以一旦遇见极端天气或者是植被被破坏后,就会产生风蚀坑和沙化草地。” 蒙草生态研究院副院长崔海鹏和记者说,2010年前,当地的沙化面积一度超过5000多亩。

  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经过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以上的国土空间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管,实施绿盾专项行动,启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国有草原建设试点建设工作,实施乡土植物培育工程,累计完成退化草原治理修复5万亩,治理严重沙化草地、风蚀坑、盐渍化草地10000余亩,严重沙化草地平均植被覆盖度由15%提高到50%,草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经过治理,很多牧户家里的沙化草场生态恢复,夏季一片绿色。

  目前,蒙草集团正在完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的数据录入,已收集4.8万份种质资源、12万份标本、140万份土壤,这一些数据将成为草原生态修复的“智慧大脑”。

  此外,乌拉盖管理区联合第三方单位,采用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调查乌拉盖草原25个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多样性特征,并收集全盟各地野生植物标本460余种2200余份,种子资源200多种。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近年来,乌拉盖管理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草畜平衡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使草原的防风固沙能力有效增强,草原植被覆盖率逐步提升,河湖湿地得到扎实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持续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群和数量保持稳定。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也为地区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乌拉盖管理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精品农牧业、煤电清洁能源业、草原文化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孕育出天边草原乌拉盖、九曲湾、布林泉、野狼谷、芍药谷、华西牛等多个知名品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地区高水平发展的鲜明底色。如今的乌拉盖草原慢慢的变成了人们享受自然的 “天然氧吧”、动植物的栖息乐园、投资兴业的创业热土。

  乌拉盖生态环境分局组织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全面摸清乌拉盖生物多样性“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