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cnjieerka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cnjieerka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cnjieerka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cnjieerkang.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数字平台ECO的类别划分: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_部委央企_米乐m6体育官网|安卓app下载

数字平台ECO的类别划分: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

时间:2024-07-31 23:07:49        来源:米乐m6体育官网

  基于结构观和过程观的视角,总结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类别划分的现有研究。 结构观强调按照构成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稳定元素和存在单元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活动单元、行为主体、连接结构和位置层次等。 过程观强调按照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主体、活动单元与结构元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和演化过程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涌现过程、协作与治理过程、价值创造与分配过程等。

  以此为基础,依据一元观,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服务对象类型、参与者范围和核心功能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一维分类标准。

  随后,通过整合结构观和过程观,基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层级结构和市场结构和交易过程和创新过程的两两组合,总结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分类矩阵,阐明审查交易型、主导创新型、自由交易型、开放创新型等4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关系结构、活动过程、适用情境和发展挑战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化特征。

  最后,提出针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正在慢慢地变革工业经济的根本,也颠覆了商业模式和组织形态。在数字化的经济时代,平台型企业与其他行动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依赖关系进一步加深,大量平台型企业采取生态化战略,企业的价值创造愈发依赖其所处的数字平台ECO。数字平台ECO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能够协调以经济交易或社会活动为目标的参与者;第二,能够针对供应或需求产生网络效应以创造价值;第三,拥有一个由稳定的核心组件和可变的外围组件所组成的模块化技术架构。由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理架构和社会结构存在有机交互,且两者与外部环境之间也存在协同演化,因此划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类别对于厘清相关研究边界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厘清数字平台ECO类别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开展类别划分研究有助于降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不一样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有不一样的特征和运作方式,如社会化媒体平台生态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生态系统在用户吸引、数据管理、商业模式和治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非常明显差异。针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类别划分有助于更精确地分析每类系统的独特特征,有助于帮助平台领导者进行更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战略设计,并为平台的初始架构设计和ECO治理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开展类别划分研究有助于解决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边界问题。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组件和多边合作伙伴构成的协调结构,其内部组件与参与主体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均存在演化特征。随着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经济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平台生态系统所涉及与影响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企业自身边界,表现形式也更为复杂、多样。因此,为了系统研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需要确定平台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边界,以便于后续探究平台生态系统中价值创造、价值获取、治理机制等问题。此外,区分差异化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对于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而言也愈发重要。不一样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面临截然不同的外部挑战和市场风险。明确不一样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特性有助于监督管理的机构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应对数据隐私、市场垄断、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治理问题。

  现有关于数字平台ECO类别划分的研究主要从结构观和过程观两大逻辑元点出发。结构观强调按照构成数字平台ECO的稳定元素和存在单元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具体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活动单元、行为主体、连接结构和位置层次等。过程观强调按照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主体、活动单元与结构元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和演化过程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具体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涌现过程、协作与治理过程、价值创造与分配过程等。尽管结构观和过程观均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类型划分提供了理论基础,但结构观和过程观的相对独立性使其忽视了研究对象的统一性;且单一逻辑视角的研究不利于充分理解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动态性和稳定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利于参与主体制定适应现有系统结构和动态过程的有效战略。此外,数字平台ECO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复杂性,这使得对其类别的划分面临着持续更新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现有数字平台ECO类别划分研究的系统总结,引入结构观和过程观的整合视角,提出了数字平台ECO的分类框架。结构观和过程观的整合,为研究数字平台ECO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视角,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数字平台ECO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最后,本文也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激发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研究的正外部性,持续拓展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理论边界。

  现有关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类别划分的研究主要从结构观和过程观两大逻辑元点出发,如图1所示。

  结构观强调按照构成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稳定元素和存在单元对其进行类别划分。结构观的研究范式根植于实体本体论。其着眼于探索世界的本原或基质是什么,并认为对象是由稳定要素构成的,且要素之间彼此独立;虽然事物的特质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本质是维持不变的。现有研究认为,由4个基本要素构成了ECO结构的基础,分别是活动单元、行为主体、连接结构和位置层次。

  活动单元是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内任何一个独立的或相互关联的活动或行为,这些活动或行为一同推动平台ECO整体功能和价值主张的实现。由此,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可以被划分为信息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创新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资本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技术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服务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等几类。例如,Cennamo(2021)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划分为多边交易市场、互补品创新市场和信息市场等3类。其中,多边交易市场是指将平台作为数字市场基础设施,通过直接连接卖家和买家,促进他们之间的价值交换。在多边交易市场中,参与者与平台处于权力高度非对称的关系状态,最终用户的收益是获得各种产品;而销售者等互补者的收益是进入广泛的平台用户市场。互补品创新市场是指将平台作为创新引擎,为其他公司创造互补产品或服务提供核心技术架构,如技术开源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API服务平台等。在该类型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最终用户的收益是利用互联产品系统为自身需求寻得集成解决方案;外部创新者等互补者的收益是实现创新任务模块化,并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得更高回报。信息市场是指将平台作为信息渠道基础设施,通过对有关信息的分类、搜索和共享,方便用户交换、匹配信息。在该类型的数字平台ECO中,最终用户的收益是可以访问广泛的信息,并且平台会根据与用户的相关性对信息进行过滤;信息提供者等互补者的收益是实现与用户群的信息共享和互动。相似地,Thomas等(2014)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划分为产品型平台、创新型平台和交易型平台等3类。产品型平台基于对资产以及接口和标准的使用,推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发展;创新型平台基于对资产的整合和再使用以及对接口和标准的共享,推动新商品和服务的创造;交易型平台则基于对市场定价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的运用,推动交易效率的提高并降低商品和服务交换中的搜索成本。同样地,Bonina等(2021)也按照活动单元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划分为创新型平台生态系统和交易型平台生态系统两类。Cusumano等(2019)在创新型和交易型平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新增了混合型平台生态系统,并强调该类型的平台生态系统兼具创新和交易的双重特性。

  行为主体是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开展活动的实体范围。在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一个行为主体能从事多项活动,多个行为主体也可能从事一项活动。以此为依据,数字平台ECO被划分为单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双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多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等3类。其中,单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包括一个核心参与者及其提供的数字产品或服务,其目的是提供直接价值,而不是促进多方之间的互动,如在线媒体网站、博客网站等;多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包括一组以上的不同用户群体,且他们之间的互动能够为平台创造价值,群体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会生成网络效应,如滴滴打车平台、民宿平台等。

  连接结构是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行为主体间围绕特定活动时的交互程度。一方面,基于系统耦合理论的分类观强调,应依据系统组件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进行维度划分。这种分类方法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关系视为一个关键维度,根据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和交互性来区分不一样的系统。由此,数字平台ECO可被划分为解耦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松散耦合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紧密耦合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等3类。解耦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者之间关系相对独立,且交互较少,平台生态系统本身并不明显影响各主体的行为决策。这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灵活性较高,但可能缺乏一致性标准或共同目标。松散耦合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者之间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关联,但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鼓励合作和共享,但同时允许各主体依据自己需求和策略来调整其与平台的互动程度。紧密耦合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参与者之间有显著的依赖关系和互补关系。这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通常由于具有公认的规则和标准而效率较高,但创新性和灵活性较弱。另一方面,基于生态理论的分类观强调,应依据自然生态学中不同生物种类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平台生态系统。由此,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被划分为共生型(Symbiotic)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共栖型(Commensalistic)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寄生型(Parasitic)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等3类。共生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以主导者和参与者的共同发展为导向,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演进,通过瞄准不重叠的利基市场来提供互补价值,实现互惠互利。共栖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以主导者获益为导向,参与者多是瞄准与主导者重叠的利基市场,并从与主导者的共存关系中实现获利。寄生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以参与者获益为导向,参与者抢夺主导者的现有利基市场,并从主导者的损失中实现获利。

  位置层次是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行为主体在整个产业链或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由此,Gawer(2014)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划分为企业内部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供应链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产业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等3类。其中,企业内部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分析层次是企业本身,构成主体是企业及其子单位,接口在企业内部共享且不对外披露。该平台生态系统强调参与主体通过管理层级获得权力而实现合作,并专注于整合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以服务特定企业的内部需求和流程、优化单个企业的决策制定等,如产品服务平台。供应链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分析层次是供应链,构成主体是协调者及其供应商,接口选择性地开放且在整个供应链中完全共享。该平台生态系统强调通过供应链成员组织达成契约关系从而实现合作,并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自动化达成优化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例如,阿里巴巴的数字供应链平台通过连接大量的制造商、供应商和批发商,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产业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分析层次是产业生态,构成主体是平台领导者及互补者,接口完全开放且针对互补者完全共享。该平台生态系统基于良好的治理机制从而实现合作,并通过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数据和服务,为特定行业参与者提供更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通用公司的Predix作为面向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平台,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解决方案,帮助大量制造业企业提升创新效率和能力。此外,Stallkamp和Schotter(2021)提出了国内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跨国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概念。前者是指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网络效应产生于特定国家,后者强调网络效应产生于多个不同的国家。最后,围绕供应链上下游所处的位置,Pundziene等(2022)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细分为在位企业上游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邻近企业下游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两类。在位企业上游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创建者是传统的在位企业,其功能是为参与者提供产出产品和服务的组件。邻近企业下游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创建者是数字原生的邻近企业,其功能是为最终用户提供一致的产品或服务。

  过程观强调按照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主体、活动单元与结构元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和演化过程对其进行类别划分。过程观的研究范式根植于过程本体论。其认为事物是持续进行过程中的短暂性产物,是不同瞬间的呈现,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和要素。生态系统具备共同进化特征,即生态系统同时受到宏观环境的向下力量与微观行为者相互作用的向上力量的交互作用而不断产生新的结构特征。因此,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互动、发展和演化过程不仅发生于平台生态系统内部,也存在于平台生态系统与其所处环境之中。综上,基于过程观,可以根据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涌现过程、协作与治理过程、价值创造与分配过程,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进行类别划分。

  由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不同主导企业会采取差异化的市场战略,基于不同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起源(如初创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制造型企业)及主导企业的市场战略(如市场创新战略、市场拓展战略和市场深化战略),有学者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按照涌现过程划分为数字原生型平台生态系统、核心邻接型平台生态系统和在位衍生型平台生态系统等3类。数字原生型平台生态系统通常由初创企业创建,专注于市场创新战略,即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以创造全新的市场机会。核心邻接型平台生态系统通常由互联网企业创建。它们在已有核心业务周围建立新的数字平台,利用市场拓展战略将自己在特定领域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扩展到新的市场或领域,最终达成增强平台市场影响力的目标。例如,原本专注于电子商务的亚马逊电商平台推出了云计算服务平台AWS(Amazon Web Services)。在位衍生型平台生态系统通常由传统制造型企业创建,多采用市场深化战略,将数字技术集成到现有产品和服务中,并利用数字化转型来优化现有业务,最终实现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改进等目标。例如,汽车制造商开发的智能汽车和联网服务平台就是此种类型的平台。

  基于平台生态系统对参与者的控制类型(包括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和平台生态系统核心结构的功能类型(包括提供专有功能、提供通用功能),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按照协作与治理过程划分为封闭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审查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聚焦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开放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等4类。首先,封闭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控制权集中于平台生态系统的单个参与者,且该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类型是专有的,如军用的信息化软件平台。其次,审查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控制权集中于平台生态系统的单个参与者,且该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类型是通用的,如苹果应用商店、通信运营商的应用商店。再次,聚焦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控制权分散于平台生态系统的多个参与者,且该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类型是专有的,如汽车制造商与其供应商合作形成的供应链协作平台。最后,开放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控制权分散于平台生态系统的多个参与者,且该平台生态系统提供的功能类型是通用的,如Android设备应用市场AppsLib、全球代码托管和版本控制服务平台GitHub。

  由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进行特定的价值创造活动,且平台主导者和互补参与者需要合理分配共同创造的价值,基于此,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按照价值创造与分配过程划分为基于短暂交换的单一产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基于资源拼凑的明星产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基于系统集成的组合产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基于生态编排的场景化产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基于短暂交换的单一产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的独立产品,主导企业与互补者之间实现价值弱连接。基于资源拼凑的明星产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提供具备高市场占有率或强品牌影响力的独立产品,且主导企业获取偏利价值。基于系统集成的组合产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提供一系列相关或互补的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且互补者获取偏利价值。基于生态编排的场景化产品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提供融合多个行业或领域特点的产品,满足特定使用场景的需求,且主导企业与互补者实现价值共创并进行合理分配。

  一元观强调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内部存在一致性和协调性,对其进行类别划分的核心原则是寻找其中心特征,并以此解释整个平台生态系统的行为和演化。

  首先,根据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服务对象的类型,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划分为消费互联网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两类。消费互联网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为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社交、购物、信息获取、娱乐等,如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流媒体平台。工业互联网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为企业、工厂等工业实体提供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生产管理、供应链优化、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等,如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优化平台。

  其次,根据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参与者范围,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划分为单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多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两类。单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专注于服务一个特定类型的用户群体或市场领域,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互动相对有限,如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平台、Nike App等。多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旨在连接两组或多组具有不同特征的用户群体,并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如社交媒体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多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运营的核心是催生网络效应,以促使不同类型平台生态系统的参与者能够互相受益。

  最后,根据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划分为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创新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两类。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主要是通过提供中介机构或在线市场,以促成供需买卖实体的商品、服务或信息交换,如电子商务平台、B2B交易平台。创新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通常由通用技术构件组成,平台所有者及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可以共享这些构件,以创造新的互补产品和服务,如开源软件社区、众包平台。此外,现实中也存在兼具创新属性与交易属性的混合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其既能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也能推动知识共享、合作和创新。例如,微软的Azure平台在提供云计算交易服务的同时,还支持开发者运用平台工具和API进行软件开发与创新;阿里巴巴既作为电商平台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又通过提供云计算服务和数据分析工具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已有类型划分的视角忽视了结构观和过程观的对象统一性。因此,本文将在整合结构观和过程观的基础上,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展开类别框架的构建研究。

  一方面,结构观强调识别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内部层级结构和互动关系,即平台生态系统中的行为主体从属结构和权力关系。具有复杂系统结构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行为主体的异质性,会促使该平台生态系统形成特定形式的层次结构和权力关系。因此,基于结构观,本文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行为主体的从属关系和权力分配结构划分为层级结构和市场结构两类。层级结构强调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具有明确的从属结构和中心化的权力分配。平台生态系统内的不同行为主体均具有明确的从属关系和扮演特定的角色,一个或少数主导者掌握着关键核心组件、资源或信息,并决定该平台生态系统的重要战略方向以及进行接入和控制决策。因此,平台生态系统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合同、协议等正式制度来实现平台协调运行。市场结构则强调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各主体关系较为平等,且具有分散的权力结构和自由竞合的环境。平台生态系统内的不同行为主体由于地位相对平等而具有较大的自主权,且各方可以通过自由竞争和合作来提升自身权力地位与影响力。此外,平台生态系统重要的战略决策是由分散的行为主体共同决定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内部行为主体的互动多基于市场规则和需求,而非来自中心化实体的指导。

  另一方面,为实现持续发展,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通过解决集体行动难题,来实现共同创造价值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平台生态系统的整体价值取决于其在参与者中创建和维持网络效应的能力,以及其所构建的独特市场或技术身份。因此,基于过程观,根据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为实现最终目的而创建的独特身份,本文将其划分为交易型和创新型两类。前者强调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为创建独特的市场身份,围绕商品、服务、信息的买卖或互动而开展基础活动,且平台生态系统是买卖或交换双方的中介。后者则强调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为创建独特的技术身份,围绕创意产生、概念筛选和评估、设计和开发、创意测试、商业化和持续更新等而开展基础活动,且平台生态系统通过提供智力支持、技术、资金等,帮助参与者产出创新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

  综上,通过整合结构观和过程观,本文提出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分类矩阵框架。通过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关系结构(层级结构、市场结构)和活动过程(交易过程、创新过程)进行组合,形成了4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审查交易型、主导创新型、自由交易型和开放创新型,具体如图2所示。

  审查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活动为交易行为,且在交易过程中特定或少量主导者通过严格的审核机制对平台参与者进行中心化的控制和管理。这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重视安全、合规和质量控制等正式制度规范的建立,因此通常服务于高度规范化、安全性高、低风险偏好、高敏感的行业,如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法律服务、政府公共服务等。例如,在银行机构面向客户的金融服务平台中,参与者需要严格遵守金融法规和客户身份验证流程,才能进行在线交易等活动。同样地,阿里巴巴公司的支付宝(Alipay)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不仅提供在线支付功能,还涉及金融服务如贷款、保险等。阿里巴巴对交易有完整的控制权、审查和监督权,同时参与者需要严格遵守金融法规和用户身份验证规范,以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然而,审查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也存在潜在的发展挑战。一方面,严格的控制和审查机制导致这类平台的灵活性不足,新业务模式的开发可能会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操作复杂性较高可能影响参与者的体验感,使得最终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网络效应。

  主导创新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活动为创新行为,且在创新过程中特定或少量主导者通过集中资源和专业知识连接平台参与者,以实现专注于特定行业、市场或技术的创新。这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重视研发和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因此通常服务于专业知识水平高、创新资源集中、合作深度高的行业。例如,Cisco的雾计算平台聚焦于特定物联网和边缘计算技术,且Cisco在雾计算平台中通过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来助力各方参与者开展创新活动,同时也十分重视平台生态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IBM Research平台是IBM推出的专注于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的高端技术研究平台。IBM集中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来推动科技创新,并制定了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应用规则以约束创新参与者。同样地,小米集中资源和专业知识,通过战略行为的持续更新改进,围绕智能手机、物联网及跨界融合等多个领域开展创新活动,并以此构建了具有不同特征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然而,主导创新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也存在潜在的发展挑战。一方面,该平台生态系统专注于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创新,可能会忽视其他潜在的创新机会;另一方面,协作局限性也限制了跨领域或跨行业的合作机会。

  自由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活动为交易行为,且开放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分散化的权力结构允许各种参与者自由地进行交易与互动。这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低的市场接入和参与门槛,注重吸引多样化的参与者以扩大产品、服务、信息等的交易或交换范围,促进自由竞争及市场驱动的交易和交换活动。因此,其通常服务于市场导向、高度竞争、强调用户体验的行业。例如,在线零售平台如淘宝、eBay、Amazon等,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了自由交易的场所。在上述零售平台中,卖家提供各类商品且几乎没有参与门槛,平台上的卖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价格和产品选择通常由市场机制主导。然而,自由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也存在潜在的发展挑战。一方面,由于平台生态系统以开放和自由竞争为导向,产品或服务质量可能良莠不齐;另一方面,高度竞争的环境导致市场较为饱和,平台主体的利润率较低。

  开放创新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强调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活动为创新行为,且在创新过程中支持资源、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并倡导多样化和跨界合作的解决方案。因此,该类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通常服务于技术与市场快速迭代演进、知识共享和依赖水平高的行业。例如,开源软件开发平台GitHub通过鼓励全球开发者共享代码和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知识的交流和应用。同样地,华为的开发者联盟(Huawei Developer Alliance)作为面向全球开发者的技术开发平台,通过分享开发工具和资源,推动移动应用和云计算领域的开放创新与应用开发。然而,自由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也存在潜在的发展挑战。一方面,开放创新过程产生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重要挑战;另一方面,由于创新来源广泛,参与者互补创新活动的可靠性难以衡量,时间与资源高效协调难度较大。

  以上4种类型的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关系结构、活动过程、适用情境、发展挑战等方面均存在非常明显差异化的特征,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系统总结已有文献,本文发现,现有关于数字平台ECO类别划分的研究主要从结构观和过程观两大逻辑元点出发。结构观强调按照构成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稳定元素和存在单元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活动单元、行为主体、连接结构和位置层次等。过程观强调按照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主体、活动单元与结构元素的相互作用、发展和演化过程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包括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涌现过程、协作与治理过程、价值创造与分配过程等。以此为基础,本文构建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分类框架。首先,基于一元观,根据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服务对象类型,将其划分为消费互联网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两类;根据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参与者范围,将其划分为单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多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两类;根据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将其划分为交易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和创新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两类。其次,本文通过整合结构观和过程观,提出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分类矩阵框架。通过将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关系结构(层级结构、市场结构)和活动过程(交易过程、创新过程)进行两两组合,提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分类矩阵包含4种具体类型,分别是审查交易型、主导创新型、自由交易型和开放创新型,并对其关系结构、活动过程、适用情境、发展挑战等方面的差异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解析。

  关于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类别划分的多样性视角研究,不仅能够反映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与演化特征,也能为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为了突破学科领域边界,未来可以进一步引入复杂系统理论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展开分类研究。例如,如何基于生态学解释数字平台生态系统随生命周期演进的差异化状态?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中的网络理论和算法分析,探究数字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动、节点连接性和网络结构,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如何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和分析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动态互动与自我调节?如何借鉴物理学中的复杂性理论,如分形理论和混沌理论,来解释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在特定状态下的非线性行为和突发转变?如何采用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理论和行为心理学理论,依据平台参与主体的社交行为、决策过程和群体心理对数字平台生态系统展开类别划分研究?

  其次,不一样的数字平台ECO之间并非静止的、独立的,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数字平台ECO切换的触发机制、关键指标、适应性战略等。例如,哪些因素作为触发机制引起了数字平台ECO在不同类型间的转换?数字平台ECO的哪些关键指标或阈值决定了其类型的转换,以及如何识别和测量这些转折点?数字平台ECO如何在保持边界稳定性的同时适应性地引入新的组件结构?数字平台ECO中的用户、互补者、主导者等参与主体如何被动应对和主动影响ECO的类型变化?在面临经济危机、技术变革等外部冲击时,数字平台ECO是否具备生态韧性,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了平台ECO的快速恢复?

  最后,由于不同类型的数字平台ECO存在差异化的适用情境和理论边界,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数字平台ECO涌现和存续的适用条件。例如,不同类型的数字平台ECO对其用户的规模基础、参与度和技术背景有何特定要求?技术基础设施的有用性、可用性、生成性等特征如何影响数字平台ECO的有效运作?不同类型的数字平台ECO如何适应国际、国家、区域或产业层面的制度性要求?特定类型的数字平台ECO在价值创造、交付与分配等方面存在哪些规律和模式?在竞合程度不一的市场中,不一样的数字平台ECO应如何设计竞合战略?为构建特定类型的数字平台ECO,平台所有者需要具备何种技术、经济能力?如何吸引互补者和用户加入特定类型的数字平台ECO?

  本文节选自《创新科技》杂志2024年第3期《数字平台ECO的类别划分: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一文。作者简介:焦豪,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季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白颖,北京师范大学硕士。 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